顺德医生化“毒”为药,11岁白血病女孩获救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开科两年,肿瘤四科发挥中医专长 全力提升顺德地区血液肿瘤诊疗水平 核心提示: 成立于2019年2月,与其他科室相比,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肿瘤四科可谓一枚“小萌新”。 立足政
开科两年,肿瘤四科发挥中医专长
全力提升顺德地区血液肿瘤诊疗水平
核心提示:
成立于2019年2月,与其他科室相比,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肿瘤四科可谓一枚“小萌新”。
立足政校合作的广阔平台,在省知名血液病专家、医院副院长蓝海的带领下,这个平均年龄40多岁的团队,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用时间换空间”,实现了学科的快速成长和提升。
如今,肿瘤四科在成熟开展骨髓穿刺活检术、引入相关靶向药物、不断完善和规范免疫诊疗服务的同时,也发挥专家技术优势,及时解除骨髓免疫抑制,让肿瘤诊疗方案更为有的放矢;灵活运用督脉灸、针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截至2020年底,肿瘤四科已接诊200多人次的血液病患者。“我们希望能尽己所能,救治更多的血液肿瘤患者,让他们活得更久,过得更好。”副院长蓝海说,这也是全体医护人员的初心。
科室业务学习
化“毒”为药
11岁白血病女孩获救
3月3日,是11岁白血病女孩小贞的“纪念日”。
当天,小贞换上了“美美哒”的衣服,与家人一起笑嘻嘻地走出了医院,此时距离她在顺德住院,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就在2020年底,小贞因反复发热、全身多个部位出血,在惠州当地医院住院,但一直未能确诊。无助之下,小贞父母通过网上发帖,希望能寻求更好的诊疗办法。
反复发热多处出血
家属绝望求助网络
当时,一名病友看到小贞家人的求助信息,结合小贞出血的情况,建议对方“去找广州治疗血液肿瘤的大医生蓝海试一试”。当小贞父母得知省内知名血液科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蓝海如今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担任副院长职务,且长期在顺德出诊后,经过沟通,决定来到顺德求医。
2021年初,小贞一家来到了顺德求医。
蓝海 副院长(左一) 带队查房
蓝副院长记得,入院时,小贞出现了咳嗽、发热,伴有咽痛,且全身出现瘀斑,最高体温达39℃,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约2cm×1cm)等症状。凭借多年的血液肿瘤诊治经验,以及小贞的部分血液检查结果,蓝副院长快速意识到小贞的发热并不简单,很可能是急性白血病,紧急安排其入院进一步治疗。
大胆用药辨证施治
砒霜成了“救命药”
通过骨髓穿刺活检,加上相关基因检测,小贞被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属于高危型疾病。
为缓解家属情绪,也给后续治疗“打气”,肿瘤四科团队与小贞家人以“聊聊天,谈谈心”的方式,来告知家属小贞的病情。
医护人员安慰小贞的妈妈,尽管孩子的病属于高危型白血病,但相对白血病的分型来说,还是能通过治疗看到希望。经过与小贞家属长达三十分钟的沟通和情绪抚慰,小贞家属焦虑的心情慢慢平复。
小贞确诊后,蓝副院长带领肿瘤四科团队反复研究和讨论了小贞的治疗方案,最终决定以“全反式维A酸+三氧化二砷”方案进行治疗。
科室副主任丘志超介绍,三氧化二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就提到了三氧化二砷的应用,《本草纲目》里的砒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砷剂,当时主要治疗各种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疾病”。197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韩太云药师对砒霜做了有效成分的提取。经多年研发,以砒霜为主要成分的制剂,是我国自主发明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3型白血病)的重要药物。
科室以精湛医技与温情服务收获不少患者赞赏
与病魔抗战路漫漫
医护用爱“治愈”她
在漫长的“砒霜”化疗期间,小贞仍反复出现高热、鼻腔出血,甚至喉咙血泡、唇边干裂、血迹斑斑等症状,这种种不适让她感到疲惫不堪,但在肿瘤四科的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小贞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因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情况,经常需要抽血的小贞有些害怕,但在护士“小姐姐们”娴熟的操作下,她总是顺利通过考验。她说,“我不怕,抽血就是期待出现好结果。”
为了给小贞一路战胜病魔“保驾护航”,医院输血科副主任全洪兵及其同事一直高度关注小贞的骨髓穿刺涂片检查以及血小板的恢复情况,每次骨穿都是亲自给小贞阅片和审核骨髓涂片检查报告。据科室工作人员透露,全洪兵还主动提出要为小贞捐献血小板。医护上下一心希望11岁女孩小贞能“顺利闯关”。
文章来源:《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网址: http://www.zgshywzz.cn/zonghexinwen/2021/032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