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文明——生化武器和基因武器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任何可能造成伤害的手段都可能成为军事应用,越是破坏力巨大的,越可能成为威慑力巨大的战略武器,比如核武器。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兵器,能够对人类造成危害的还有毒素和微生
任何可能造成伤害的手段都可能成为军事应用,越是破坏力巨大的,越可能成为威慑力巨大的战略武器,比如核武器。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兵器,能够对人类造成危害的还有毒素和微生物,就好像武侠小说总有一个用毒的门派,不见刀枪剑戟,只要一杯酒、一缕烟,敌人就失去了战斗力,这就是生化武器的基本逻辑。
生化武器主要分为两类:毒素和微生物。毒素就是用毒,例如G类和V类神经毒,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沙林毒气,人体只要吸入55毫克或皮肤接触1.7克就会在15分钟内死亡。毒性之大让人谈之色变。这种物质呈现液态,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快速挥发,造成大面积“毒圈”。日本的一个邪恶组织就曾两次使用这种毒素,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有毒物质虽然可怕,但作用范围有限,只会在局部形成巨大危害,而且也具有相应的“解毒”手段,简而言之,危害巨大,但整体可控,只要有效组织人员快速撤离,或借助防护措施进行保护,还有能够进行对抗的,组织有效的应对方式也能够大幅度减少危害范围和严重程度,相比较微生物,毒素相对可控。
微生物主要指细菌和病毒,这两种存在和人类对抗了千百万年,几乎没过一段时间就会带来一次大范围的危害,一直到人类大范围使用疫苗,绝大多数已知的细菌、病毒才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不至于造成十室九空的恐怖恶果。
但微生物是可以“自我升级”和“被动改造”的。变异是微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绝招,也是规避人类防治手段的诀窍,新产生的细菌、病毒往往具有超强的耐药性,以至于一时半会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而微生物能够快速繁殖、传播,很容易造成大规模蔓延,从而从多个层面造成巨大危害。生化武器就是充分利用微生物的这种特性加以人为使用。
典型的代表有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伤寒、炭疽等一系列致病源。二战时期,德国、英国、美国都曾研究过类似的武器,包括借助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直接使用食品作为这些细菌、病毒的载体,投放到敌人阵地。最为臭名昭著的当然是日本的731部队,专门以研究这类生化武器而存在,直接用人体做活体实验,完全颠覆人道规则和道德底线,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微生物因为存在大范围扩散的风险而危害巨大,自然也限制了使用条件,比如使用方要如何确保自己不会反受其害,且一段时间内不能进入污染区。这就催生了另一种相对可控、危害更大的生化武器类型——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绝大部分还是借助微生物作为载体,但通过改造基因,让原本不会危害人体或容易被药物杀灭的微生物变得具有杀伤力和抗药性。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基因改造,还能够只针对特定基因的群体,比如,只伤害蓝眼睛、红头发、高个子、双眼皮等有相应基因特征的人群,还能够破坏其遗传基因,导致特定人群彻底被清除。
文章来源:《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网址: http://www.zgshywzz.cn/zonghexinwen/2021/0303/499.html